- >福建臺綜合頻道承制的《記住鄉愁》清流篇 今晚央視首播2023-03-23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關于“2023年度食堂大宗食品采購”項目招標結果公示2023-03-22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開展義務植樹志愿活動2023-03-22
- >春分時節,邀您一起享福游福安畬鄉桃源的速度與激情2023-03-22
- >省電影機械廠有限公司2#、3#、25#樓及周邊附屬建筑招租項目終止公告2023-03-22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九季《清流:閩西山鄉 林茂糧豐》CCTV4 3月23日晚20:00首播。
為落實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本期《記住鄉愁》節目聚焦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從悠悠鄉愁的根脈潛入,伴隨著時代的芬芳徐徐展開,以故事化的講述方式來展現清流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把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融入當代的故事背景,以人為本、以情動人、以美為軸,探尋著鄉村振興的魂之美、力之源,潤物無聲地彰顯出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當代鄉村發生的巨大變革,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雋永價值,也讓人感嘆八閩大地之上我們的鄉村之美、鄉村之富、鄉村之強。
清流縣位于閩西的群山之中,因為“青溪環繞、碧水洄流”而得名。這里的山好水好自是不必多說,森林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九龍溪穿境而過,潤澤著一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里的人們守著這一方得天獨厚的水土,卻也始終不斷地在學習新技術、嘗試新的模式。
80后的巫善生原本在廣州從事著與農業完全不相干的工作,2014年的中秋節,他回家看到年邁的父母為了烘干家里收成的兩萬多斤稻谷,整整一個禮拜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心酸又自責的他決定辭去工作,回到父母身邊。巫善生希望能憑借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在廣州工作時,他看到過關于現代家庭農場的報道。巫善生意識到,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必須利用現代農業技術。于是他報名參加了縣里的技術培訓班,又貸款買來一臺十幾米高的烘干機。現在,巫善生的家庭農場已經有五十多臺現代化農機,農田也從最初的200畝地擴大到了530畝,又通過輪種甘薯等作物,讓一畝地的收入從最早的500多元增長到3000多元,每年家庭收入100多萬元。
除了依靠農業機械化助力,清流的年輕農人們還探索出一種水稻托管新模式,讓農戶們過上了“有田不下地,年年收稻谷”的日子。比巫善生年長幾歲的魏建森,大學畢業后一直做著農機生意。從2017年開始,他有了新的身份,成為了“土地管家”,做起了“水稻托管”服務。
他召集了五十多位農機手,拿出兩百多臺機器,成立了農業服務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托管服務,農戶們可以自己選擇托管項目。即使選擇全程托管,每畝花上700元的托管費,最終算下來每畝也有14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了統一管理,生產出的稻米品質更好,價格也更高了。
如今,清流縣一共有四萬多畝土地被托管。山谷里、坡地上,片片良田在客家人的耕耘下,成為了清流鄉村最美的風景。這良田美景,不僅因為清流人“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創新勁兒,更源于這片古老大地上代代相傳的團結互助的精神。
清流豆腐皮合作社的發起者蘭愛珍,原本是可以自己擴大工廠規模來生產豆腐皮的。但當她看到廠里的女工既要照顧家中老人,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有的住在鄰村,每天往返就要幾個小時,蘭愛珍便放棄了擴建工廠的想法,開始幫助村民在自家門口建設小廠房,成立豆腐皮合作社,用統一的標準和設備來生產。如今,像這樣的“家門口的小工廠”已經從最初的5座,發展到了116座。正是因為家庭小廠房的普及,清流豆腐皮年產量達到了6000多噸,產值超過3億元。
回鄉從事花卉產業的官福榮,在他最難的時候,是鄉親們伸出了援手,幫他渡過了難關。后來官福榮的事業漸漸有了起色,他也把技術和經驗分享給村民,大家一起成立了花卉苗木合作社。2019年,官福榮聯合6家鮮切花合作社,成立了花卉聯合體,建起了4000平方米的閩西花卉交易物流中心,統一購買物資、統一品種推廣、統一物流貨運,幫助花農們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2022年,清流縣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0000多畝,產值達到了6億多元。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這是1930年毛澤東率紅四軍揮師贛南,途經清流時留下的詩句。那時的清流縣,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清流還是省級貧困縣,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如今,清流縣早已是路寬林茂糧豐,現在清流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每年糧食產量達到了八萬多噸。人們把山林土地耕耘成沃野良田,靠著水稻、豆腐皮、花卉苗木、鄉村旅游等豐富多樣的產業,過上了令人向往的田園詩畫生活。
“什么是鄉愁?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會想念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的一句質樸講話直抵鄉愁文化的本質。鄉愁,作為記憶傳承的文化印記,已經融入了這日常山水之間。在清流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處景致、每一段看似平凡的故事,都潤物無聲地彰顯著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當代鄉村發生的巨大變革,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雋永價值,也讓人感嘆于八閩大地上我們的鄉村之美、鄉村之強。